1. 弱视的分类及病因有哪些? 答:(1)斜视性弱视:恒定性、非交替性斜视最有可能引起弱视。斜视性弱视被认为是来自于双眼的输送非融合信号的神经元之间竞争性或抑制性相互作用的结果,这种情况会导致注视眼的皮层视觉中枢占优势地位,而对非注视眼的输入信号的反应呈慢性下降,造成弱视。交替性斜视因双眼获得视觉刺激的机会均等,一般不会引起弱视。 (2)屈光参差性弱视:当双眼的屈光度数不等时,可以引起屈光度较大眼的视网膜影像与对侧眼相比发生长期地离焦,从而导致屈光参差性弱视。屈光参差的程度与弱视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成正相关,双眼远视性球镜屈光度数相差≥1.50Ds或柱镜屈光度数相差≥1.00Dc,屈光度数较高眼易形成弱视。 (3)屈光不正性弱视:双侧屈光不正性(双眼屈光不正程度相等或相近)弱视是屈光性弱视中的一种少见类型,表现为幼儿的双眼视力下降。它的发生机制只涉及模糊的视网膜影像作用,多发生于未配戴矫正眼镜的双眼屈光不正程度相等或相近的中高度屈光不正患者。 屈光不正主要为双眼高度远视或散光,且双眼最佳矫正视力相等或接近。远视屈光度数≥5.00Ds、散光度数≥2.00Dc,可增加发生弱视的危险性。近视性屈光不正由于患儿可以获得近处景物的影像而较少引起弱视,只有大于6.00Ds的高度近视才有可能导致弱视的发生,因此近视性弱视的诊断需谨慎,大于10.00Ds的高度近视尚需排除高度近视性视网膜病变。一般在配戴屈光矫正眼镜3~6个月后视力不能恢复正常可确诊。 (4)形觉剥夺性弱视:形觉剥夺性弱视是由于眼的屈光间质完全或部分不透明,导致视网膜上影像模糊而引起的。最常见的原因是先天性或生后早期获得性白内障。角膜混浊、感染性或非感染性眼内炎、玻璃体积血以及上睑下垂也会造成形觉剥夺性弱视。形觉剥夺性弱视是不太常见的弱视类型,但是比较严重且难以治疗。由单眼瞳孔区的遮挡所导致的弱视性视力丢失要比同等程度的双眼剥夺性弱视所产生的视力损失更大。对于患有影响视力的单眼白内障的患儿,如果在生后2个月前进行白内障手术并进行光学矫正和视功能训练,预后较好。 医源性遮盖性弱视是形觉剥夺性弱视的一种特殊类型,可在长期眼部遮盖性治疗或以睫状肌麻痹剂进行离焦后发生,这种类型也称为“可逆性弱视”。 2.弱视的治疗原则 弱视治疗的成功率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加而下降。然而,无论患者的年龄大小都应当进行治疗。 弱视的治疗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消除弱视的危险因素(如矫正屈光不正、手术治疗斜视、治疗形觉剥夺因素等);二是通过遮盖和压抑优势眼来促使弱视眼的使用。治疗方法应当根据儿童的年龄、视力和既往治疗的依从性决定,也决定于儿童的身体、社会和心理状态。 弱视的预后取决于许多因素:弱视的原因、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治疗时的年龄、既往治疗史、对治疗建议的依从性以及并发症的情况等。形觉剥夺性弱视应首先解除剥夺因素,保持屈光间质的透明,屈光性弱视要进行光学矫正。 (一)光学矫正 对于屈光性弱视患者(屈光参差性弱视和屈光不正性弱视)及合并屈光不正的其他类型弱视患者(合并屈光不正的斜视性弱视及形觉剥夺性弱视),配戴眼镜的度数应参照睫状肌麻痹验光的结果,正确的光学矫正能够显著提高弱视眼的视力。大量研究显示患有双眼屈光性弱视的儿童,甚至有斜视的儿童在单用光学矫正后,弱视眼的视力也有实质性提高。通常儿童对眼镜有较好的耐受性,特别是当视力有所提高后。正确地配戴和调试有利于患者接受眼镜。在婴儿中应用头带或柔韧的一片式框架更适合,也可用带子固定眼镜或用绳索系紧眼镜的柄脚和弹性铰链来戴好眼镜,对于儿童来说聚碳酸酯镜片更为安全。 (二)遮盖 遮盖疗法可以提高单眼弱视患者弱视眼的视力或双眼弱视患者较差眼的视力,也可能在一些儿童中改善斜视。遮盖最好应用不透明的眼罩直接粘在非弱视眼的周围皮肤上。遮盖后再戴上处方眼镜。在眼镜框上装上布套来遮盖有可能会造成“偷看”。近年来的随机临床试验表明,在治疗7岁以下重度弱视(视力为0.16~0.2)儿童中,每天给予6小时的遮盖可以产生与全天遮盖疗法相似程度的视力提高。在中度弱视(视力为0.25~0.6)的儿童中,每天给予2小时的遮盖与每天6小时的遮盖治疗效果是相似的。对于10岁及以下年龄的弱视患者,遮盖疗法的治疗效果是肯定的,若治疗3~4个月视力提高不理想可延长遮盖时间或转换为光学压抑。对于12~17岁的大龄儿童,遮盖的效果与之前是否进行过弱视治疗有关,若未接受过弱视治疗,遮盖疗法仍可提高弱视眼视力。 在遮盖疗法中需要注意的不良反应包括:经过遮盖治疗的儿童可能在健眼发生遮盖性弱视,这种弱视一般在打开遮盖后会很快恢复。由于眼罩的粘贴治疗产生不同程度的皮肤刺激(轻度刺激占41%,中度或严重的刺激占6%)。可以通过变换不同的遮盖方法或在儿童不进行遮盖时将润滑剂涂于刺激的区域,来尽量减少遮盖后的刺激性。应当告知家长/监护人仔细地监查戴着遮盖布罩的儿童。 (三)药物性或光学性压抑疗法 如果非弱视眼是远视眼,药物性压抑疗法可以用于治疗弱视。可以应用睫状肌麻痹剂,大多数常用1%阿托品眼膏或凝胶来对非弱视眼进行光学离焦的治疗,可应用于中度弱视、遮盖性眼球震颤、遮盖失败或需要维持治疗的儿童,需要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 改变健眼的光学矫正来引起视物模糊已被用于治疗弱视眼。然而,这种技术的有效性具有相当大的变异且缺乏随机临床试验验证。 (四)手术治疗弱视的病因 当弱视是由于屈光间质混浊导致的(如白内障、玻璃体混浊、角膜混浊)或上睑下垂的程度已经到了不进行手术就会阻碍成功的弱视治疗时,应当尽早手术治疗。手术后仍然需要弱视治疗。 (五)弱视的随诊评估 确定弱视眼的视力是随诊评估的主要目标。随诊检查应当安排在开始治疗后的2~3个月进行,但是时间的安排应根据治疗的强度和患儿的年龄而有所不同。根据随诊检查的结果以及对治疗依从性的评估,治疗的方法可能需要调整。当眼科医师确信儿童已经获得最好视力时,治疗强度应当逐渐减少直至维持治疗。如果当减少治疗时,弱视眼的视力能够维持就可停止治疗,但是为了预防部分患者停止治疗的第一年内复发,仍然需要进行有计划的随诊。
3.孩子戴镜视力达到0.8甚至1.0了,是不是可以停止弱视训练? 答:即使通过弱视治疗,患者的视力已经达到了0.8,甚至是1.0,也不代表视力发育达到了最佳,将来不会复发。如果原发病症未能彻底去除,过早停止训练有可能导致弱视复发。一般要在矫正视力达到标准后至少坚持训练三个月,最好监测孩子融合能力及立体视觉,每隔半年进行复诊。
4.儿童斜视常伴弱视的原因是? 答: 弱视儿童中最常患的是斜视性弱视,半数以上的斜视与弱视往往“形影不离”。为什么儿童斜视常伴有弱视呢?从症状上看,斜视是眼位异常,弱视是视力异常。两者的关系如马车上的两个轮子,屈光不正则像车轴,串联斜视和弱视的两个车轮。正因为斜视发生后造成双眼视轴不平衡,双眼黄斑发育也不对称,因而引起了复视和混淆视,这样大脑皮层在处理这种不适感觉时,就抑制了由斜视眼传出的视觉信号。由于长期使用一眼注视,将不可避免地导致视力下降或发育停顿而形成弱视。
5.斜弱视会造成什么后果? 答: 如果斜视不治疗,会造成双眼视功能丧失,引起孩子弱视,重度弱视可以发展到眼睛几乎看不到东西,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7.斜弱视的明显症状有哪些? 答:1、怕光;2、患者自述看不清楚,视物眯眼;3、看东西距离太近;4、有只眼睛偶尔或经常向内或向外偏转;5、每次需要用眼时,例如看电视,头会出现向某一方向偏转、倾斜,或下巴压低、抬高等不良姿势;6、有重影现象,一物看成两物。7、阅读时常看错行,或看书写字时会有相反或倒置的现象;8、眼手协调能力较差,且易碰撞或跌倒;9、眼外观异常。例如眼睑下垂、黑眼球有白斑、两眼大小不一、瞳孔大小或形状不一;10、眼睛的活动不正常。如出现奇怪的跳动,这很可能是一种眼球震颤,容易造成视力不良。
8.如何检验孩子是否患有斜弱视? 答: 1、视力表:检查孩子是否达到正常的视力; 2、异常行为观察法:用一些简单的方法寻找苗头,如观察醒目物品能不能及时发现;看电视时是不是凑得很近;看物体的时候,是不是眼球能来回转动或震动;走路是不是常跌倒,老拿不到东西; 3、单眼遮盖实验法:遮住一只眼,让孩子单眼注视物体,若孩子撕抓遮盖物,那就表示为遮盖的一只眼,可能视力很差 9. 问:什么是近视? 答:人眼在调节放松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球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前,称为近视。
10.近视有几种类型? 答:1、屈光性近视: 角膜或晶状体曲率过大或各屈光成分之间组合异常; 2、轴性近视:由于眼轴延长,眼轴长度超出正常范围; 3、病理性近视:视功能明显受损,远视力矫正多不理想,近视力亦可异常,可发生程度不等的眼底病变
11.近视有哪些症状? 答:1、远距离视物模糊,近距离视力好,初期常有远距离视力波动,注视远处物体时眯眼; 2、通过客观验光和主觉验光确定近视,并确定度数; 3、近视度数较高者,除远视力差外,常伴有夜间视力差、飞蚊症、漂浮物、闪光感等症状,并可发生程度不等的眼底改变。 12.近视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答:1、环境因素:近距离工作,户外活动,读写习惯,采光照明,营养睡眠等因素; 2、遗传因素:对于单纯的低中度近视者,基因与环境共同作用导致近视的进展。父母近视的青少年发生近视的风险明显增大。 13.近视相关的检查有哪些? 答:1、一般检查:视力检查,裂隙灯检查,眼底检查,睫状肌麻痹检查(散瞳验光); 2、特殊检查:角膜曲率检查,眼轴长度检查,双眼视功能检查,调节与聚散检查,眼压与视野检查,A/B超检查,OCT检查,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检查。
14.单纯性近视矫正措施有哪些? 答:1、框架眼镜:普通单光眼镜、周边离焦眼镜、周边环焦眼镜; 2、角膜接触镜:软性接触镜、RGP、角膜塑形镜; 3、手术矫正。
|